2010年8月29日星期日

迟到的游记--透明梦柯

    
 
 关于雪山,是个由来已久的梦想,我想对于每一个喜欢户外的朋友,雪山都是一个终极的梦想。于是,我们六个心怀梦想的孩子,来到了雪山,是的,对于雪山、对于大自然,我们永远都是孩子。孩子的心中,雪山是圣洁的,雪山是不可征服的,所有发生在雪山的攀登,都是一次朝圣。

    
 
 位于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大雪山是祁连山的中断而成的一个完整的小山地,其中的第12号冰川,又名“透明梦柯”冰川。“透明梦柯”是蒙古语,意为高大宽广的大雪山。冰川末端海拔4260米,最高峰(东峰)海拔5483米。

    
 
 以上是我们出发前对于透明梦柯最直接的印象。将近三个月的准备,从最初人员、路线的选择,到熟悉装备、训练技术,直至最后交通、食品、药品计划的制定,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同时又充满了期待。直至我们从东部沿海的天津颠簸了50多个小时到达甘肃西北戈壁深处的石包城乡时,这个雪山的梦想,才渐渐的清晰起来。因为,在我们视线的远方,穿过一片生机盎然的草原,雪山--已经在那里了。

    
 
 “每一步,都是新高度”,自从到了梦柯的大本,这句话便成了全队的口号。因为所有的队员中,没有一个之前爬过雪山,而我到过的最高海拔,是太白主峰拔仙台的3767,当时让人颓废的高反至今仍记忆犹新。所以,从D0开始,我便一直忧心忡忡,其一是因为对于高海拔的恐惧,其二是对前路的不确定。任何一次攀登,都需要一些运气,风和日丽的雪山是天堂,而风雪交加的雪山则是地狱,未来的三天,不知道雪山会用什么样的天气迎接我们。当然,天气仅仅是我们需要面对问题的一部分,还有滑坠、落石、冰裂缝等种种我们未曾面对过的危险。这种担忧仅仅持续了不到一天,因为随着海拔的升高,我和我的高反终于像久别的朋友一样重逢了,其严重程度已经让我无暇再去担忧什么,我所关心的所有问题便是以怎样的姿势和速度移动才会让我的头痛轻一点、才会让我不会真的吐出来。之后的记忆,充斥着高海拔攀登的痛苦,间或的欣赏景色,算是其中的一点调剂,以使自己不至于在这样的攀登中丧失信心。当然,如果由此引申下去,难免涉及“攀登的意义”之类的问题,NKGA版的回答是“因为,山在那里”,而阿甘式的回答或许是“I
just want to climb”,我的回答是什么的,这个问题很头痛,在高海拔地区思考更头痛。

    
     
 

    
 
 刚从从大本出发时,我的状态还不错,甚至还主动要求背绳子,而且前后两个包彪悍的走在队伍最前头。可是吃过午饭之后,我便莫名其妙的体力不支,如同中国男足比赛踢到下半场,基本上是越来越萎靡。到了下午4点左右,这种低迷的状态达到极致------每走20步左右,便要停下来喘口气,然后再走,然后再喘。丫丫早已经把绳子接走,可到了最后,谁都背不动绳子,只有干脆穿上安全带,结组前进。幸亏周围没有别的队伍,不然看到在最多30度的平缓坡路上,既无冰裂缝的踪迹、亦无雪崩、落石的可能,一只队伍却戴着头盔、身上挂满了快挂、主锁、扁带等全套装备结组而行,一定会赶紧掏出攻略,仔细看看此处是否真的没有危险。当然,结组行进只是为了分担绳子的重量,我试着走了一段之后,发现结组反而更累。主要原因在于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节奏,比如北树走50步休息一次,丫丫走80步休息一次,伟大的生猛的十足核心可能走100步才需要休息,结组后大家被拴到了一根绳子上,各人节奏难以统一,于是我首先选择放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拴在绳子上我就可以走的快点,事实上,整个下午,我都走得很慢,可能是因为海拔逐渐升高,也可能因为早饭、午饭都没怎么吃东西导致体力透支,或者以上二者兼而有之,总之,我喘着粗气,走走停停,看着前面的小闲、阿萨,却怎么也追不上他们。直到,太阳落到了山崖后面,气温陡然降低,浑身的汗水被山风一吹,真个是“晶晶亮、透心凉”。哆哆嗦嗦的扎好帐篷,脱下早已湿透冻透的鞋子,一头扎进睡袋再也不想出来了。还好,有贤德的丫丫烧水做饭,再加上1500g的羽绒睡袋着实暖和,这一夜,总算没有冻死在冰川上。是时,海拔高度约为4700m,天空的星星应该很多、很亮。。。

    
 
 经过了一天的折磨,我们都精疲力尽的睡到了10点多,起床后,体力似乎有所恢复、但高反症状仍未好转,而且依旧没有食欲。简单喝了点水后,留下小闲看帐篷,其余五人继续爬升。尽管出发时间要比我们计划的晚了起码3个小时,但是行程似乎还是很乐观的,因为梦柯的主峰就在眼前。但残酷的事实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睡懒觉和登顶是不可兼得的两件事,任何违反作息时间、违背客观规律的攀登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就在眼前的东南坡鞍部,竟然走了2个小时还没到,同时,天空的云量逐渐增多,最后竟然下起了阵雪,当然,我们当时并不知道这只是阵雪,天气的突变以及缓慢的前进速度都让我们最终选择放弃登顶。这个决定是很痛苦的,因为这时的主峰离我们如此之近,几乎已触手可及,已攀到5200m的北树似乎心有不甘,但这是5人登顶小组的集体决定,这个决定虽然会因为身处空气稀薄地带大脑缺氧而有待商榷,但民主的决定一旦达成,所有人,就只有执行。于是,我的梦柯之路定格在了海拔5000m,距离主峰垂直距离约483m。

    
 
 下撤的路,十足同学一骑绝尘,不到一小时身影便消失在冰塔林中了。而我,仍然是走走停停,不是好整以暇,而是实在走-------不------动------了。本来是很轻松的下撤,我竟然走了3个小时。最后的一段进入冰塔林,岔路很多,脚印也很多,我不幸顺着一行脚印走到了一个陡坡前。向下看,大约5-6米高,倾角约70多度的样子,表面有明显人滑过的痕迹。犹豫再三,我认定这就是下撤的路(上山时根本没路过这里,可惜当时已脑残),于是先把背包扔了下去,一手一根登山杖,屁股向后,平沙落雁式。SnowWolf的冲锋裤屁股做了防磨处理,看来就是为俺准备的,很成功的一个大滑坠,顺利着陆。这当然不是正确的路,这是其他队伍练习滑坠制动用的,而当时丫丫、十足正坐在大本营的车上,一边很high的吃着哈密瓜,一边看我表演滑坠。当走在最后的阿萨成功回到大本后,我们的梦柯之旅顺利结束。

    
 
 透明梦柯是我的第一次雪山,也是我们所有六个队员的第一次雪山,从准备计划到进山攀登,一路诸多坎坷,虽然最终没有成功登顶,但为以后的出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登顶其实只是一个结果,我们更享受的是过程中攀登的快乐,即使这快乐是建立在生理的痛苦上的,我们依然享受。登山的过程,简单讲,就是痛并快乐着。
     
 

    
 
 后记:这是一篇迟到了近两年的游记,语言能力的欠缺与行事作风的拖沓只是一部分原因,我迟迟不敢写这游记,是因为梦柯对我如此重要,我把梦柯的照片作为电脑和手机的桌面,日日面对那蓝与白的纯净世界,却始终无法用文字来记录我对梦柯的迷恋,我害怕一篇拙劣的游记会玷污了她的神圣。

3 条评论:

  1. 我发誓我是先想去梦柯然后才看到你的帖子的,我发誓我不是你忽悠的……
    hollowmoon

    回复删除
  2. 你的网站为啥图篇都没法显示呢?

    回复删除
  3. 主题不好,改天换一个

    回复删除